WFU

2017/05/23

《暴風雨》以莎翁之名喚醒女性力量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著名戲劇《暴風雨(The Tempest)》使用許多魔法、怪奇要素來呈現慾望與忠誠等人性面向,和《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一樣表面上陳述一段奇幻故事,裏頭許多細節卻道出當代的腐敗和壓迫,諸如:米蘭公爵帕斯貝若(Prospero)由於閉門讀書而被親弟安東尼奧(Antonio)篡權;小島居民卡利班(Caliban)看似無害卻有意侵犯帕斯貝若的女兒;以及那不勒斯國王等人與安東尼奧對帕斯貝若產生的殺機。《暴風雨》不只是帕斯貝若用魔力掀起的風暴,使船遇害讓安東尼奧等人登上小島展開故事,同時也是一場人性道德所致的人生轉變,而茱莉泰摩(Julie Taymor)所執導的版本又更添一份性別力量的轉換。


隱藏在莎翁時代中的女性觀點
《暴風雨》由《揮灑烈愛(Frida)》導演茱莉泰摩執導,她將帕斯貝若公爵改為女性角色,擔任米蘭女爵暨掌權者的妻子。然而,在16、17世紀女性只要飽讀詩書並行使研究,就會被指控沉迷巫術而遭罰。搭配著真實歷史背景,茱莉泰摩的女性帕斯貝若一定會因「女巫事件」被陷害,尤其是身為寡婦的權威人士,旁人為了篡奪爵位對女性絕不手軟,也絲毫不認為需要手軟。這項改編則讓莎翁的原著更加合理化和認同,畢竟莎劇中處處都會出現強悍、堅忍的女性角色,例如:《奧賽羅(Othello)》的愛米利婭(Emilia)有著新穎的性別論點,還有挺身指控丈夫罪刑的正義感;以及《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的伏倫妮婭(Volumnia)表現出對戰事的刁悍與為國犧牲的忠誠。因此,將莎劇角色帕斯貝若女性化毫無問題,反而增添了女性容易被污名的歷史現實。


父權與女權並重的主人翁
由奧斯卡影后海倫米蘭(Helen Mirren)飾演的帕斯貝若成功詮釋了原角色的陽性力量,並將其力量轉化為女性為保護兒女而產生的能量,就像母狼和母獅般剛毅,既自然又原始。海倫米蘭的帕斯貝若回歸到人類最初的本質,到孤島上從零開始生存,順著小島的脈絡生活後也頓悟出魔力。帕斯貝若的魔法不只是唸書研究來的,也是遺世獨立後開拓出來的力量,回歸初始便沒有性別的問題,性別真正出現則是在暴風雨開始後。所以帕斯貝若不只是個集慈愛與權威於一身的法師,也是個扛下父權的母親。女性化的帕斯貝若背負同為女權也同為父權的力量,父權是為了拿回自己原本的地位,為了擋下皇族以外的男子靠近女兒,為了復仇;女權則是為了表現念書研究的成果,為了替女兒找個好人嫁,為了洗刷莫須有的罪名,無論父權和女權的詮釋都完整呈現在女性化的帕斯貝若身上。


男角陰柔化的呈現
帕斯貝若和費莉絲蒂瓊斯(Felicity Jones)飾演的女兒米蘭達(Miranda)是片中唯二的女性,卻不是故事中最具有陰柔性的角色。米蘭達雖然是個不折不扣的清純少女,卻不怕吃苦和冒險,同時擁有自由戀愛的意志。里夫卡尼(Reeve Carney)飾演的那不勒斯王子腓迪南(Ferdinand)雖然英俊,卻顯得柔性被動,他一開始被風雨衝上海岸後直接昏倒,當帕斯貝若以搬運石頭測試他時,也能看出他是個不善勞動的嬌貴王子,即便般石頭是他展現陽剛之力的唯一片段。不過米蘭達和腓迪南是段自願性的戀愛,是通過帕斯貝若測試的真實度,是兩人用意志和力量獲得的珍寶。除了腓迪南外,另一位陰柔氣質深具的男性角色即是精靈愛利兒(Ariel)。英文名字"Ariel"原是男性名字,不過現今有大量女生都以此為名。精靈愛利兒也由纖細百般的班維蕭(Ben Whishaw)所飾演,班維蕭的纖細不只是他的長相也是他的性向,他整體的演出使得愛利兒更加神秘和陰柔化,歌唱時那幽幽的男聲比任何女性聲音更能誘惑王子探入小島。此外,其他的男性角色到小島上不是瘋了,就是本性瘋癲,完全無法和身兼父權和女權的帕斯貝若相比。


《暴風雨》或許最初並非在講父權的駕馭和女權的崛起,可是茱莉泰摩的觀點使我們得出另一種文本分析。茱莉泰摩的女性化角色雖是文本上唯一卻最大的改變,但是這項改變不只能被觀眾接受,說不定也能讓文學家和戲劇家心服。因為搭配歷史的實態和女性文學的元素,茱莉泰摩的《暴風雨》更加脫穎出社會的醜態和人心的貪婪墮落。可是這部電影也沒有仇恨男性或使男權墮落,畢竟,帕斯貝若在原著中就是一位慈愛強大的父親,這份力量只是轉嫁到海倫米蘭身上,除了延伸其他解讀外其他並非有所不同。此外,那不勒斯國王一行人中的貢薩羅(Gonzalo)是善良好心的男性,是他幫助帕斯貝若度過放逐的困境,也是他再次相遇帕斯貝若時給予一定的支持。男性與女行何方力量大都不是《暴風雨》要講的,《暴風雨》要講的是官位權利也是人性,是貪腐墮落亦或忠誠善心,男主角女性化後也沒影響這部戲的核心思想,只不過延伸說明了性別在地位和權力上所遭受的攻擊,加以呼應了我們現今的社會和思潮。


2017/05/21

園長夫人(The Zookeeper's Wife)


潔西卡崔斯坦(Jessica Tristan)演戲是實力派,《功敵必救(Miss Sloane)》 演了個重心機的扛霸子,可在《園長夫人(The Zookeeper's Wife)》中 演出嬌嫩到令人憐惜的小女人毫無違和感。雖然她講話的方式和她本人有點不搭…可是表情的細緻度上和氣質讓她相當優雅美麗。除了女主角外,我也很喜歡男二角丹尼爾布爾(Daniel Brühl)的表現(當然部分是私心無誤), 雖然他演個不討喜的混帳,可是對女主角的愛戀使他也出現帥氣的一面。丹尼爾布爾和潔西卡崔斯坦一樣靠著細膩的演技,讓人在討厭這個男人的同時,卻又不得不懷疑他的自私下也潛藏著良心。這部的故事讓我想起《戰地琴人(The Pianist)》納粹和猶太人的爭執與逃亡。當猶太小孩紛紛舉起雙手請男主角抱上火車時,大人抱小孩這種原本應該溫馨快樂的舉動,卻諷刺地呈現出亂世迫使人們顛沛流離的辛酸。配樂也很好聽動容,空靈的音符讓悲傷苦難顯得溫柔,其中猶太女孩的吟唱搭配猶太區生活的辛苦,更加優美中摻著不少滄桑。


幸福不設限(3 Generations)


《幸福不設限(3 Generations)》不只是部有啟發性的議題劇情片,還是部很荒謬、很好笑、很難以置信的議題劇情片。我很喜歡跨性別子女和同性戀父母的設定,讓整個事件多了份荒誕卻也很和諧。我也很喜歡劇中把台詞寫的犀利到一針見血,讓非異性戀者(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就像這些台詞讓人措手不及,卻又是無法抵擋的身分和事實。雖然意思看起來很像接受非異性戀者就好像要接受批評似的,可是批評不見得是壞的,當批評被接受時就是忠告。所以當媽媽和外婆用言語中傷對方時,無非也是接受的過程,也是跨性別子女和父母相互接受的一環。


2017/05/20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73個快問快答


身為魔法界最強的哈利波特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偷偷告訴你!

片中中文錯誤:
1:13 英文:I feel like I'm gonna beat you. (我覺得我會打贏你。)
1:20 近五年最喜歡的電影不是「浩劫奇蹟(The impossible)」, 是 "The imposter"


【TED-Ed】How fiction can change reality (虛構小說帶給現實世界的改變)


【TED-Ed】How to build a fictional world (建造魔法世界的要素)


【TED-Ed】What makes a hero? (成為英雄的特質)


【TED-Ed】A brief history of goths (哥德簡易史)



2017/05/07

二十世紀的她們/20th Century Women (2016) : I think being stro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I think being stro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It's not being vulnerable, it's not being sensitive. It's not even. Honestly, it's not even being happy. It's about strength and your durability against the other emotions.
我認為保持堅強是最重要的資質,不要脆弱,不要敏感,不要平穩。老實說,甚至不要開心,堅強是對抗其他情感的力量和毅力。

- 二十世紀的她們/20th Century Women (2016)


二十世紀的她們/20th Century Women (2016) : Men always feel that they have to fix things...


Men always feel that they have to fix things for women, but they're not doing anything. Some things just can't be fixed. Just be there, somehow that's hard for all of you.
男人總是覺得他們要幫女人安排事情,可是他們甚麼也沒做。有些事情不能只是安排好,只要待在她身邊就好,不知為何這對你們來說這麼難。

- 二十世紀的她們/20th Century Women (2016)


二十世紀的她們/20th Century Women (2016) : Having your heart broken...


Having your heart broken is a tremendous way to learn about the world.
心碎是認識這個世界極為強烈的方法。

- 二十世紀的她們/20th Century Women (2016)


二十世紀的她們/20th Century Women (2016) : I think history has been tough on men.I mean...


 I think history has been tough on men.I mean, they can't be what they were,and they can't figure out what's next.
我認為歷史對男人太苛刻,我的意思是他們不能成為他們原本的樣子,他們也不知道接下來要成為甚麼樣子。

- 二十世紀的她們/20th Century Women (2016)


2017/05/04

《費城》不公不是因為不「認同」,而是因為「歧視」


曾以電影《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獲頒多獎的知名導演強納森德米(Jonathan Demme)於美國時間4月26日早晨因食道癌併發症而病逝,享壽73歲。德米離世消息傳出後,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湯姆漢克斯(Tom Hanks)等曾與他合作的影星紛紛表達哀悼之意。強納森德米為影壇創造出不少具備影響力的影視作品,其中,1993年出品的《費城(Philadelphia )》不只讓男主角湯姆漢克斯在次年首次當選奧斯卡影帝,片頭曲《費城街頭(Streets of Philadelphia)》的作者和演唱者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費城》聚焦在同性戀和愛滋病歧視的議題上,影片上映後在當時的美國引起許多社會爭議。這部片陳述了愛滋病的社會和地位歧視,以正方的角度反擊歧視所產生的不公不義。


因為害怕而帶有異色眼光的一般大眾
二十世紀的科技雖然開始找出治療愛滋病的方法,可是過少的經驗和資料仍讓人心有餘悸。因此,當湯姆漢克斯飾演的安德魯(Andrew Beckett)被發現患有愛滋時,立刻被公司以莫須有的藉口開除;立刻被他所尋求協助的律師拒絕;立刻遭到圖書館的人們迴避。眾人因為畏懼愛滋的存在而產生歧視,用各種藉口避開和愛滋患者的接觸和相處。安德魯的公司不只是害怕愛滋,可能甚至歧視同志、恐同,所以他們原本使安德魯得權重任,隨即翻臉變成憤慨痛恨、猙獰不屑的嘴臉,表面上嚷嚷安德魯的缺陷,卻仍像個吸血鬼將他吃乾抹淨。公司也代表著名聲望重的社會地位和階級,恐懼愛滋病者會降低位階的行情,以自身的名望和利益為首要考量,身為弱勢族群的安德魯必定會被高產階級打壓,才能和貢獻被榨乾後丟棄,在社會上難以反抗和翻身。


以為人和品格作為消除成見的出發點
安德魯遭到歧視而受到不公,這種不公也讓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飾演的喬(Joe Miller)看不下去,決定挺身幫助安德魯。然而,喬並非一開始就熱義相挺,安德魯登門拜訪時他也因為害怕愛滋而拒絕了他,此外,從他和老婆與好友的對話中可發現,喬拒絕的原因不僅僅是愛滋,也是對同性戀者的不認同。即便是開始幫安德魯打官司後,喬仍不時出現討厭或遠離同性戀者的舉止。使喬對同志的反感也是從人的舉止所反映出的產物,好比他在商店遇到黑人小夥子輕浮、失態的搭訕,他憤恨地表示自己的不屑和厭惡。「就是這種話才會讓人討厭你們同志!」喬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判定他的人格,所以那些態度不周、打壓正派的人才是喬真正「歧視」的人。真正促使喬幫助安德魯的是安德魯堅強、認真奮鬥的特質,比起眾人用強烈的刻板印象和異樣眼光來斷定他人,喬是以人的內在和品性來認識對方,即使同性戀者和愛滋患者也是一般人。


誠心給予包容和支持的圈內人
真正能誠意平等對待弱勢人士的人通常都是自己人,因為距離對方最近,最能有時間和相處來了解對方。尚若這些人沒有反目成仇或關閉心房,安德魯的家人就是一個正面的榜樣。這個大家子接受安德魯的性向,認同他的男朋友,與他們心平和諧的來往,也讓這點戲份成為全片中為溫馨動人的場景。喬也是一個正向的例子,藉著他和安德魯越來越頻繁的相處,他也漸漸了解安德魯的生活和心理掙扎。安德魯讓喬知道身為同性戀和愛滋患者的艱難與痛苦,喬慢慢崇敬安德魯的高尚和堅毅,讓他打破以往對同性戀者的印象。直到影片結尾,觀眾仍看不出喬是否還不認同同性戀者,可是可以確定的是他以完完全全認同安德魯。跨越性別、疾病、身分等限制的認同,這是兩人一起掙來的,而非刻板印象的作用。

《費城》是一部講述人心和奮鬥的影片,強納森德米不要求觀眾要認同弱勢族群,卻強調了人與人相處間最重要的不是表面,而是內涵與深度。一旦有歧視的念頭和舉動,就意味著人的隔閡和限制,德米的作品提供了另一種態度去審視個人該有的原則和為人。除了《費城》這部佳作外,他的代表作《沉默的羔羊》贏得當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獎,成為奧斯卡史上少數囊括五大核心獎項的作品之一。德米執導的作品還有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主演的《瑞秋要出嫁(Rachel Getting Married)》、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主演的《搖滾女王(Ricky and the Flash)》,以及尼爾·揚(Neil Young)、賈斯汀(Justin Timberlake)等歌手的演唱會紀錄片。強納森德米的豐功偉業永遠令人緬懷,希望來世還能再見證德米的偉大作品。


四月紀錄片推薦


這兩週不知為何上映超多紀錄片。廣受好評的《日常生活》我還沒看,不過現在院線有兩部我非常推薦的紀錄片。第一部是今年金馬奇幻影展的《動畫人生(Life, Animated》,第二部是去年金馬影展的《約翰柏格的四季肖像(The Seasons in Quincy)》。很少看紀錄片的人如果擔心紀錄片會無聊鬱悶,《動畫人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部節奏相當輕快,很勵志也很溫馨,而且對於喜愛看電影的人來說非常有共鳴,因為主人翁就是癡迷電影的人。自閉症人士看電影也能比一般人分析更透徹、意會更細膩、明瞭更多廣,透過這些他們比一般人更看重生命,更加珍惜光陰,也更了解自己。《約翰柏格的四季肖像》則是拍攝藝術評論家約翰柏格的哲學理念及來源,約翰柏格的精神不外乎是從日常生活中得來的,他過著樸實的日子,觀察動物、植物和季節,從而理出智慧和真理,並著作許多作品貢獻在藝術、政治、社會議題等領域。他表示最容易獲取最高智慧的方式即是活在最自然的地方,體會最純粹的萬事萬物,而這是任何人都辦得到卻經常被遺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