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05/04

《費城》不公不是因為不「認同」,而是因為「歧視」


曾以電影《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獲頒多獎的知名導演強納森德米(Jonathan Demme)於美國時間4月26日早晨因食道癌併發症而病逝,享壽73歲。德米離世消息傳出後,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湯姆漢克斯(Tom Hanks)等曾與他合作的影星紛紛表達哀悼之意。強納森德米為影壇創造出不少具備影響力的影視作品,其中,1993年出品的《費城(Philadelphia )》不只讓男主角湯姆漢克斯在次年首次當選奧斯卡影帝,片頭曲《費城街頭(Streets of Philadelphia)》的作者和演唱者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費城》聚焦在同性戀和愛滋病歧視的議題上,影片上映後在當時的美國引起許多社會爭議。這部片陳述了愛滋病的社會和地位歧視,以正方的角度反擊歧視所產生的不公不義。


因為害怕而帶有異色眼光的一般大眾
二十世紀的科技雖然開始找出治療愛滋病的方法,可是過少的經驗和資料仍讓人心有餘悸。因此,當湯姆漢克斯飾演的安德魯(Andrew Beckett)被發現患有愛滋時,立刻被公司以莫須有的藉口開除;立刻被他所尋求協助的律師拒絕;立刻遭到圖書館的人們迴避。眾人因為畏懼愛滋的存在而產生歧視,用各種藉口避開和愛滋患者的接觸和相處。安德魯的公司不只是害怕愛滋,可能甚至歧視同志、恐同,所以他們原本使安德魯得權重任,隨即翻臉變成憤慨痛恨、猙獰不屑的嘴臉,表面上嚷嚷安德魯的缺陷,卻仍像個吸血鬼將他吃乾抹淨。公司也代表著名聲望重的社會地位和階級,恐懼愛滋病者會降低位階的行情,以自身的名望和利益為首要考量,身為弱勢族群的安德魯必定會被高產階級打壓,才能和貢獻被榨乾後丟棄,在社會上難以反抗和翻身。


以為人和品格作為消除成見的出發點
安德魯遭到歧視而受到不公,這種不公也讓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飾演的喬(Joe Miller)看不下去,決定挺身幫助安德魯。然而,喬並非一開始就熱義相挺,安德魯登門拜訪時他也因為害怕愛滋而拒絕了他,此外,從他和老婆與好友的對話中可發現,喬拒絕的原因不僅僅是愛滋,也是對同性戀者的不認同。即便是開始幫安德魯打官司後,喬仍不時出現討厭或遠離同性戀者的舉止。使喬對同志的反感也是從人的舉止所反映出的產物,好比他在商店遇到黑人小夥子輕浮、失態的搭訕,他憤恨地表示自己的不屑和厭惡。「就是這種話才會讓人討厭你們同志!」喬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判定他的人格,所以那些態度不周、打壓正派的人才是喬真正「歧視」的人。真正促使喬幫助安德魯的是安德魯堅強、認真奮鬥的特質,比起眾人用強烈的刻板印象和異樣眼光來斷定他人,喬是以人的內在和品性來認識對方,即使同性戀者和愛滋患者也是一般人。


誠心給予包容和支持的圈內人
真正能誠意平等對待弱勢人士的人通常都是自己人,因為距離對方最近,最能有時間和相處來了解對方。尚若這些人沒有反目成仇或關閉心房,安德魯的家人就是一個正面的榜樣。這個大家子接受安德魯的性向,認同他的男朋友,與他們心平和諧的來往,也讓這點戲份成為全片中為溫馨動人的場景。喬也是一個正向的例子,藉著他和安德魯越來越頻繁的相處,他也漸漸了解安德魯的生活和心理掙扎。安德魯讓喬知道身為同性戀和愛滋患者的艱難與痛苦,喬慢慢崇敬安德魯的高尚和堅毅,讓他打破以往對同性戀者的印象。直到影片結尾,觀眾仍看不出喬是否還不認同同性戀者,可是可以確定的是他以完完全全認同安德魯。跨越性別、疾病、身分等限制的認同,這是兩人一起掙來的,而非刻板印象的作用。

《費城》是一部講述人心和奮鬥的影片,強納森德米不要求觀眾要認同弱勢族群,卻強調了人與人相處間最重要的不是表面,而是內涵與深度。一旦有歧視的念頭和舉動,就意味著人的隔閡和限制,德米的作品提供了另一種態度去審視個人該有的原則和為人。除了《費城》這部佳作外,他的代表作《沉默的羔羊》贏得當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獎,成為奧斯卡史上少數囊括五大核心獎項的作品之一。德米執導的作品還有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主演的《瑞秋要出嫁(Rachel Getting Married)》、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主演的《搖滾女王(Ricky and the Flash)》,以及尼爾·揚(Neil Young)、賈斯汀(Justin Timberlake)等歌手的演唱會紀錄片。強納森德米的豐功偉業永遠令人緬懷,希望來世還能再見證德米的偉大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