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6
6/5 英國國家劇場獻場NTL:科利奧蘭納斯 Coriolanus (V.S. 王者逆襲 2011)
當時「科利奧蘭納斯」這中文名稱出現時,感覺很陌生,我以為這是我不熟的莎劇。一查英文Coriolanus才發現原來我看過2011年版的電影改編,當時的翻譯為「王者逆襲」。如此一來,這部作品就沒有我想的這麼陌生,畢竟當時看「王者逆襲」也是查了很多資料。不過也因為如此,當我還沒進戲院看「科利奧蘭納斯」時,對湯姆希斗森(Tom Hiddleston)擔任這個角色有點憂心和彆扭。2011電影版是由超級大咖雷夫范恩斯(Ralph Fiennes)飾演主角,這位擔任過佛地魔和紅龍的強大演員,精湛熟絡的演技早就讓這部莎劇的角色維妙維肖。湯姆希斗森在甚麼紅,大概也無法抹去雷夫范恩斯的王者風範。對於這種抱著不算太大的期待進戲院,沒想到湯姆希斗森的表現沒有我想像的「差」。湯姆希斗森真的很用力詮釋主角的高傲和壯大,幾度表情也是相當不屑和冷漠,低沉的聲線和堅硬的聲調也明顯表現了主角冷峻嚴肅的特色。可惜相較雷夫范恩斯天生就有魁梧的神態和浩大的氣勢,凝成的俊俏和威嚴有說服力太多;湯姆希斗森的「俊」更偏向纖細的美,就如友人所說天生麗質的貴公子,有點失去了軍人「重」和「力」的感覺。想當初看著雷夫范恩斯強而有力的演技,會跟著憤怒也會跟著難過,其傲氣也是看了又愛又恨,讓觀眾對這位主角的定位和喜好時常出現矛盾感。然而,湯姆希斗森只要一笑和哭就破功,笑起來天真無邪的樣子(但是這次的表演看的出來有故意笑的生硬),哭的像太陽神阿波羅柔美,依舊是他慣有的個人特色。原本嚴肅的主角在湯姆希斗森的表現下展現出纖細的一面,或許這是導演想要表現的部分,也是別出風味。當然,拿湯姆希斗森和雷夫范恩斯相比真的不公平,畢竟雷夫范恩斯在江湖上混這麼久,可以從大反派佛地魔演到Coriolanus,再從Coriolanus演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花俏總管真的不是開玩笑。
雖然喜歡雷夫范恩斯飾演的Coriolanus,湯姆希斗森在這部劇的表現也沒讓我失望(不過他演出的作品中,我還是最愛「午夜 巴黎」)。可是飾演Coriolanus死對頭的海德利弗瑞斯( Hadley Fraser )就沒有很吸引我。不知道是導演的個人喜好還是編劇的安排,湯姆希斗森和海德利弗瑞斯都是屬於美男型的路線,雖然海德利弗瑞斯留把大鬍子,站在湯姆希斗森面前卻顯得嬌小,看起來有點像「魔戒」精靈與矮人的組合(當然也沒這麼誇張...)。海德利弗瑞斯的演技其實不差,我覺得他和湯姆希斗森都是因為形象而看起來沒這麼有力,他回去唱「歌劇魅影」好像比較適合。Coriolanus和死敵Aufidius像是照鏡子般,看起來一樣其時又不一樣,兩人都是德高望重的名人,也都是戰績過人的主將,他們是對立也是對等的存在。但我自己覺得湯姆希斗森和海德利弗瑞斯的形像有些破壞了這種平衡,先不論兩人的身材都偏瘦,湯姆希斗森比海德利弗瑞斯高,所以對視時有種俯視和仰視的地位。也或許這是導演想要表現的元素,Coriolanus的居高臨下的德行和Aufidius得知Coriolanus要投靠他時產生的期待。相較之下,我喜歡雷夫范恩斯和傑哈巴特勒 (Gerard Butler )的對手戲。飾演Aufidius的傑哈巴特勒反而比雷夫范恩斯高一點,不過雷夫范恩斯魁梧的體形在他面前絲毫沒被比下去,加上兩人的形象都較貼近軍人,其氣質和風格自然容易銜接軍中的頭頭,而兩位演員就用他們的形態和演技維持著這段亦敵亦友的平衡。「王者逆襲」中加一段Aufidius親民的戲碼,更式表達出他和Coriolanus不同的地方。Coriolanus對自己的功績相當謙虛,可是對人民又非常高傲,很容易就讓人反感;Aufidius在原著中其實沒有在他的品格上琢磨太多,可是傑哈巴特勒有段和人民是出善意的畫面。傑哈巴特勒的Aufidius在戰敗時仍能打造一個好地方讓人民居住,這讓Aufidius的謙遜表現在他和人民為友的基礎上,使這個角色多了更多描述,也明顯展現了他和Coriolanus不一樣的質感。這畫面也讓接下來的戲碼更合哩,當Aufidius見到Coriolanus的拜訪時,Aufidius是真心對待Coriolanus,也視他為打倒羅馬的不死金牌。海德利弗瑞斯和湯姆希斗森這裡演的像一對失散已久的愛人,兩人俊美的臉龐再搭配莎士比亞的台詞看起來又更"gay"(全場反應最好的一幕)。這樣的情感表現在莎劇中很常見,可是我比較喜歡雷夫范恩斯和傑哈巴特勒的版本,雖然比起海德利弗瑞斯向湯姆希斗森「示愛」,傑哈巴特勒的表現較為輕描淡寫,但也多展現了一種「兄弟情」的特質。粗曠和大力的動作讓Aufidius和Coriolanus的「愛」多了種患難見真情的表現,如此雷夫范恩斯和傑哈巴特勒的的情誼也偏向贏得球賽時球員「相親相愛」的戰友關係。其實這也是讓身為女孩子的我稱羨的一種情誼,所以我會覺得格外迷人,這就是我為何比較喜歡「王者逆襲」的原因。
說了這麼多,看起來好像我不推大家看這部句似的,其實正好相反,我反而蠻推薦大家來看,尤其是喜歡看戲的朋友。雖然只透過螢幕的鏡頭,不過也能看到這部戲打造的技術有多精緻。這部戲選的劇場並不大,可是就跟國家戲劇院的實驗劇場一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較小的舞台和觀眾的距離更近,觀眾也容易聚焦舞台上的表演,注意力比較不容易分散,感覺也更有溫度(但是我們只能透過螢幕看斗森的特寫,無法實際體會)。較小的舞台也會考驗劇場的呈現方式,用有限的空間製造更多的場景。沒有佈景可換也沒有寫實的道具,演員必須用走位和演技帶領觀眾進入想像空間,任何一舉一動都能製造空間感,觀眾得到的驚喜和領會也就比較細緻。此外,除了重要角色外,其他演員都必須一人飾好幾位角色。這幾位配角需要在每次換景就進入不同的狀態,要立刻讓觀眾洗掉他們上一幕的表現,重新給我們新的表演。而以上這幾點,「科利奧蘭納斯」都做到了。「科利奧蘭納斯」在牆上的塗鴉和文字有如柏林圍牆,城牆的另一端是敵人,是一個不同而無法被接受的世界,是反抗和反叛的象徵。直到結局雙方締結友好關係,而也就像柏林圍牆被打倒,兩邊人馬結合的概念。「科利奧蘭納斯」在劇場除了利用舞台外,還有「往上」的空間感,擴大了觀眾的想像和舞台的詮釋。「科利奧蘭納斯」只利用椅子就能營造空間和定位,畫出界線讓觀眾輕易抓到現在演到哪裡。「科利奧蘭納斯」的配角們也是展現了細膩的表現,不會讓觀眾混淆換幕前後的差距。我意外發現馬克加蒂斯(Mark Gatiss )也有參與這部戲,但是他好像都是演這種有權有勢的角色,例如:「新世紀福爾摩斯」的福爾摩斯哥哥Mycroft或"London Spy"的藥頭大哥。此外,我很喜歡「科利奧蘭納斯」現代和古代的結合。捨棄莎士比亞穿華服的時代,這部「科利奧蘭納斯」利用了較現代的服飾卻又不失古代的風氣,如牛仔褲和襯衫等搭上披掛式的上衣、競技用的防護衣,還有花雕鑲鑽的勳章和裝飾。「王者逆襲」雖然不是舞台劇,但是設定也是在進代,西裝、坦克的出現讓我想起同樣是NTL的「奧塞羅 (Othello)」。「王者逆襲」和「奧塞羅 (Othello)」的風格相向,機關槍、啤酒等輕易展現現代軍隊的特色和背景,定位也非常清楚。但是「科利奧蘭納斯」那種遊走在現代與古代間的小巧思,讓這部戲更有特色也更有美感,十分有創意。
同樣是莎士比亞的"Coriolanus" ,「王者逆襲」固然是一部經典之作,NTL的「科利奧蘭納斯」卻也呈現莎劇不同的一面也深具特色。兩者一為電影一為舞台劇,其實是不能拿來比較,但就各人喜好而言,我自己比較偏好「王者逆襲」,可惜此作畢竟以電影為出發點,所以在劇情和台詞上也做出些許的調整,呈現方面也會用特效和道具補足畫面所缺乏的東西。而「科利奧蘭納斯」雖然兩位男角都沒有「王者逆襲」那麼有架勢,可是劇場的安排和呈現相當細緻,趣味度也比較高。兩部都值得一看,看完會有更多不同的想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